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评论 > 正文
中国抽象艺术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中国抽象艺术的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祝贺肖素红老师画展成功。很高兴肖素红的作品出现在我们《中国抽象艺术》杂志的增刊中,成为《中国抽象艺术》画家阵营的一分子。
 

        当代抽象艺术在中国一直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两头不着边。主流文化把它当作一个异己,是西方外来的艺术,在很长时间内是敌视的,现在不敌视了,也不亲密,任其自生自灭。在市场上,以西方资金和价值观为主的国际市场不追捧它,因为它没有表达社会道德或政治观念,缺少社会关注力。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抽象艺术处在一个自生自灭的状态,无论从历史寻根、文化定位、文本研究、教育推广上,都很艰难。因为艰难,就很有价值。
 

        肖素红来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任教,受上海的影响加入到上海抽象画阵营中,无论从文化、学术还是市场来讲,都是很不容易的。从写实到抽象,是一个艺术家观念的转变,也是艺术家生命思维的递进,因为要摆脱物质和世俗社会的影响,进入到一个纯精神的境界需要付出很大的心理承受代价。
 

        通过我二十多年的抽象绘画道路,十多年的抽象艺术理论研究、社会调查和艺术市场接触,越来越觉得,抽象文化、抽象艺术,要在中国生根开花,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必须有天时、地利、和人和三个条件。如果没有历史根脉、文化传承、主流认同、教育推广、舆论支持、民众基础,没有理论文本、教育平台、研究机构、师资力量,只靠几个艺术家在市场上呼风唤雨,中国抽象艺术要获得发展太困难了,还不知要摸索多长时间。
 

        当然,30年来众多抽象画家的探索对中国的抽象艺术做出很大的贡献,也使很多人开始关注抽象艺术。和30年前相比,抽象艺术在中国的形象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正朝着更加繁荣的方向发展。肖素红也是这个合唱中一员,一个分贝。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抽象艺术现在还处于打造自己的品牌、为自己建立品牌、为自己寻找血脉、为自己开拓市场的状况,还是在为自己寻找审美者的过程中。每个画家都具有这样的历史使命。
 

        回过来说肖素红的绘画。我刚才在展厅里浏览,觉得这次展览的她的作品图式,和以前在油画布上的图式基本上还是接近的。但是,她的水墨画比油画在细节上更耐看了,符号和细节的唯美性、精致性,包括协调性,都给人比较深的印象。一看到画,感觉很“洋气”。我是非常推崇抽象画漂亮的,艺术就应该是漂亮的、唯美的,而不应该是肮脏的、邋遢的、令人恶心的、看了之后做恶梦的。这就涉及到艺术与人类生命的关系问题。艺术本身就是为了呵护生命、愉悦人的,艺术在整个文化中承担的教育意义,应该放在一个次要的位置。但是我们现在的一些当代艺术,跟在西方人后面邯郸学步已经找不到爬回来的路。让艺术变成某种政治观念的代言人,教育的代言人,这是对艺术的误解和误导。我们坚守抽象艺术,是坚守在纯粹艺术领域。我最近一直在讲课,想通过文本研究和讲课的方式,推动这个领域的健康发展。
 

二、抽象艺术的价值标准(好坏标准)

        抽象艺术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价值标准问题,就是抽象画的“好”与“坏”。很多人觉得艺术不应该有标准,主要是对艺术理论比较陌生。任何时候任何艺术都是有标准的,标准允许变化,但是不可没有。所以,研究抽象艺术的价值标准是我重要的学术研究课题。
 

        抽象画第一个标准就是原创性,不管是什么艺术方式,哪怕是当代的、观念的、装置的、原创性是第一个标准。同样的装置、同样的挪移,你和杜尚的区别在什么地方,他把小便池放在那里,你把大便池扛来,就是抄袭。第一个杜尚是天才,第二个杜尚就是庸才,第三个绝对是蠢才。中国的当代艺术中,很多都是蠢材式的作品。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成为蠢材是因为不懂理论和价值标准。艺术的原创性成为我们判断艺术作品是否具有真正艺术价值的首要标准。原创里面包括很多内容,图式、材料、技法、符号,包括题目等等。
 

        从几个方面来审核,肖素红的《大陆漂移说》是不是原创是很重要的。类似这种图式、符号、元素,看到她的画,想想是否曾有过类似的东西,熟悉的东西?她的作品前身?是真正属于她的还是受其他人影响的?等等等等。

        另一个标准就是审美性。这是肖素红的优势。她的作品让人有一种美感,看上去就比较舒服,尤其是色彩,色彩上有很多耐人寻味的东西。第三个标准就是技巧性。是否有技巧难度,是否神来之笔,技巧的不可复制性和不可模仿性。看得出来她尝试了很多手段,包括拓印拼贴,还有其他手段。
 

        从主题的立意上说,《大陆漂移说》这么一个沉重的、很世界化、很宇宙化的题材来看,这个画面似乎承受不了这个大的命题。这个命题给人一种洪荒时代的命运的不可知性,但是从这个画面来看,实际上画面是抒情的,美感的,有意味的地方,超过了我们对题目本身注意。她的作品带给我们的审美思考多于地球宇宙的生存思考。
 

        原创,审美,精致,面对这三大国际化的审美要素,苛刻的说,中国的当代抽象绘画,有百分之八十以上是不具有原创性的。可以说真正具有原创性的抽象画很少,尤其是国际原创性。很多画家的技巧很好,画也很好看,但是从国际原创的价值要求来衡量的话,就会发现差距其实很远。主要是我们进入架上抽象画领域的时间太晚,一开始都是模仿西方抽象绘画风格,缺少理论指导,等到我们的理论出来,这些画家的艺术风格已经定型,要改变的话已经来不及了。他们注定要成为西方架上抽象绘画风格的牺牲品,成为中国抽象艺术发展的铺路石。我们在向他们致敬的同时,也在心里为他们而惋惜。这是中国抽象艺术发展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三、寻找中国抽象艺术的“根”

        中国抽象艺术如果要发现真正具有原创性的东西,只有从中国传统元素、符号、图式中去寻找。中国水墨无疑是中国最具有原创性的民族艺术符号和元素。用中国水墨形式来创作抽象画可以在原创中避免和西方架上抽象画撞车。当然,中国水墨绘画的原创也要从时间上排位和认同,所以价值认可的这个工程十分艰难。若认定一个绘画的原创性源头在哪里、属于哪个画家可能成为中国抽象艺术最大的一个悬案。
 

        以往国际上对中国抽象艺术的认同度基本上不高,认为中国的抽象艺术是跟着西方走的。实际上这三十年我们确实学着走过来的。但是我发现,国际上很成功的中国当代抽象艺术家,蔡国强、徐冰、谷文达等,成功的道路都是走中国化的符号道路。尽管对他们的“中国符号”的成功国内画坛有争议,但是不容否定,他们的成功是中国符号的成功。即使他们“忽悠”老外,也是因为中国文化和符号的博大精深。
 

         在中国画抽象画要摆脱国际化的抽象图式对你的干扰和影响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你用他们的材料、工具和技法颜。你自以为是原创的东西其实千里之外早有人已经做了。你在无知的情况下撞车,死的就是你。拿中国的材料、中国的水墨、做中国的东西,即使撞车,也是先撞中国人自己的车,撞不到外国去。这一点看来,肖素红的转向也符合我现在对中国抽象绘画的认识。我最近两年也在思考和回归二十年前我开始画抽象画的道路,刚开始也是做水墨抽象的。为了完成《中国抽象艺术学》专著,2008年几乎用了一年时间深入理论思考,对自己的创作也经历了精神上的凤凰涅槃。最近十多年,因为油画材料、工具、技法的原因,你摆来摆去、逃来逃去、绕来绕去、试来试去,总是摆脱不了西方当代抽象绘画一百年建成的庞大的抽象艺术体系,很难逃脱他们的阴影。按西方的图式走,基本是没有出路的,基本可以放弃。只能看看而已。然后要做的,就是回到中国的水墨上来,或者说是回到中国的材料、工具、技法上来。用中国元素和符号来做抽象艺术,画抽象画。这是我最近的观点。
 

        当然,水墨的技法也不是想象得那么简单。在中国现在有无数的人在做。你要做到不和他们撞车基本上也已经“无路可走”。但是与其说死在外国人手里还不如输给中国人,所以,同胞之间的竞争也是十分残酷的,在艺术上也是“你死我活”。
 

        肖素红在水墨的阵营中,是不完全水墨化的。从视觉方式上乍一看,图式还有似曾相识的东西,可能和她的油画比较接近。当然我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我的标准是大师的标准。她的有些技法我们也还比较熟悉。现在我们绘画中的有一些画家是很讲究绝技的,也可以说秘方。对一个企业来讲,一个秘方可以支撑起一个巨大的产业,可口可乐庞大的产业就是靠一个小小的配方。绘画“秘方”、“秘诀”使得画面产生强烈的陌生感,效果奇特。每个人都想打听这个效果是怎么做出来的。因此,个性化的技巧,甚至是个人独特的技巧是保证绘画原创性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在蔡国强的“爆炸”和徐冰的‘英文书法“中受到启发。
 

        我刚刚讲到的原创性、审美性、精致性(技术性)是国际通用的抽象画价值标准。对中国人来讲还有中国的元素、中国的人文精神两个要素。中国元素的重要性不用说了,它是确保我们能够横行世界的唯一法宝。中国人文精神就是“天人合一”、“道可道、非常道”等中国传统审美意境,这些固然是中国化的很重要的美学理念,但是现在被用“泛滥”了,成了说有就有,说无就无的摆设。从视觉上,我觉得是次要的。
 

        从宣纸到水墨符号等等,我觉得肖素红这次展览和我以往对她的印象,纸的韵味丰富了,细节耐看了,是很中国画的,气氛以及协调性也比以前好了。但是色彩有点太强调了。过多地强调了色彩的无差异性,主要集中的暖色调上。实际上从某种角度上讲,冷色调,黑白色感是最中国的。但是,每个人看多了黑白就觉得太单调,看多了彩色就觉得色彩不够冷峻。这是我们经常会犯的审美上和评论上的毛病。总的来说抽象艺术是孤独的,是需要坚持的。今天你的作品给我的感觉,和人的审美比较接近、和市场也比较接近。这是一个优点、我不觉得离市场远是个优点。
 

四、“不一样”和“第一个”之外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这是著名英国美学家贝尔的名言。这句名言影响了几代中国艺术家。我认为它具有比较大的误导性。意味是含混的词,到底它是思想、观念、意境、含义,还是哲学,没有具体定位,很难准确理解。意味往往是重复的。意味也不能够避免模仿和抄袭。我把它纠正为“不一样”,认为“艺术是不一样的形式”。“不一样‘定位非常明确、准确。艺术首先必须是“不一样”,不一样就是原创。当然你只是自娱自乐,没有关系,你模仿抄袭都没有人管你。你是艺术家,你是创作,即使你自娱自乐也要自娱自乐得和别人不一样,那就难了。而且会越来越难。现在我发现全世界不需要那么多的抽象画家,因为你没法做到和别人完全不一样。越来越多的人画抽象画,边界线是连在一起的,你和我搭一点,和他搭一点,搭来搭去形成一个共同体,但是成功者还是独树一帜的,和整个板块都不一样。哪怕你是划一刀,或像杜尚一样把小便池往那里一挂,第一个印象就是和别人不一样。当代艺术家拼命做这个第一人。
 

        但是除了第一人,石破天惊的标准,艺术还有其它标准,只有原创性一个标准是不够的。我们常常会犯这个毛病,认为只要将一个艺术动作做得是天下第一人就成为杜尚了。特别是有些歇斯底里的变态和病态的艺术,明明是艺术病人,还自以为是艺术大师,荒唐得十分愚蠢。
 

        今天我们能坐下来谈抽象艺术,得益于和潘老师和李老师,得益于我们上大美院艺术史论系。这么多年来,我们已经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开一个画家的抽象画学术研讨会,我觉得这次是最有规模的。前些年,明圆艺术中心曾经搞过。上海的学术气氛,真的要靠我们的学院来做。在中国,北京的学术气氛更好些,随便一个什么展览,百八十人坐在一起聊艺术,氛围让人非常感动。今天的气氛也让人很感动。


 

                                                                                                                ——根据在肖素红画展研讨会上的发言记录整理

转载请注明:肖素红个人网站